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

言语充斥,填满了世界
和世界的天空。于是它们
成为同义反复式(p∨∽p)的殿堂
一切都如它们之所是而是,
如它们之所发生而发生。
万物安宁于光滑的界限之间
(极致光滑即是极致坚硬)因此
他们彼此习以为常。当
神们歌唱,于世界或世界的边缘
那歌唱声和我们日夜所听到的
并没有什么不同
20.4.22


作画之时(范围为世界)

一种固化的水泥(或沥青和石灰墙)
于很久以前早已成型。此刻它们凝固,
颜色鲜明,锐度粗糙。

如快速风干的油画,它粗颗粒的质感
你感受到世界于此失真,进入到时间的内部
再内部,直到色彩不再是色彩
天空固化,五彩斑斓如雪崩般剥落
20.4.26


时刻(之二)

神渐渐变得稀薄,于黎明
和风一齐逝去。此后晨雾散尽
再此后,变成苍亮的白天
此时你有足够的时间去让伤口结痂
白天人们习惯做高兴的事情,很久很久以前
我们在地上爬行,爬行,成为了爬行动物
披满鳞片和坚硬的壳。在壳子里面
我们是软体动物(本身构成一种隐喻),柔软
如同神一般缥缈。当黑夜来临前
红巨星在天边闪烁,人们朝圣着
唱着离别的欢歌,如同渐渐隐没的曦光
20.5.14

这段时间写诗的频率大幅降低,也反思过口语诗所能到达的地方。这三首诗的内容都涉及到了神、世界等等更加形而上的东西,不如说,写这些形而上的东西一直才是我的本意,只不过囿于口语诗“表达真实的日常语言”的教条,迟迟没有做出尝试。从这个角度,这三首诗也可以看作是我将“主题”有意识地引入诗歌的一次尝试,而且似乎是成功的尝试。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连在一起的
后面一句开始前我给它空了一行

因为感觉这样子比较好看

公元前四十五亿年,一颗行星
因为偶然或必然
和另一颗行星发生碰撞。
其中有一颗变成了地球,而另一颗
渐渐吸裹尘埃,于一旁变作月球。
往后的四十五亿年里它们冷却,
沿着黄道面,自转,公转,
一圈又一圈。
慢慢地地球有了海洋,
然后有了单细胞
之后又有了鱼类,恐龙。
在此期间
有很多像当初一样的小行星和地球相撞
生物不断灭绝,而月球
依然在不停地
自转,公转,
保持着完美的速度。
不久便有了哺乳动物,一眨眼的功夫
人类出现了。他们用两足直立行走
剩下两足,用来发明奇怪的概念。
认为月球上有兔子,
还在每年中的某几天
将月亮称为超级月亮。

2020.3.10

于即日入驻吹灰阁。
还是深感荣幸的。祝愿吹灰阁的建设蒸蒸日上。

顺便,作为表示,在此呈上两篇短篇小说。说是小说,其实构思大部分来源于梦境的剪裁和修改。我觉得这样得来的题材很好,叙述上少了许多烟火气。可能也与吹灰阁的名字暗合。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