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自习时,有先生居于室外而对策解惑。素患访者拥围嘈杂。夏先生将治之,遂令访者以姓名次第书于黑板,当有对则出入不许,既归而后者可出。师生皆以为善。

方高考前月,邓晨谭凯屡翘课而食螺蛳粉。夏先生巡班,适逢晨、凯退,止之,厉声而训,即令检讨。偿罚凯等锢坐于教室,学未放不可起,遂至于高考。凯、晨之考胜,盖有其助也。

蒋震先生典班政,时谭凯放浪,成绩愈下,语文尤甚。震语云:“汝可知千金之家不修门户,谁得而识其显贵哉?今汝不事学习,成绩荒废,此考汝当如之何?”曰:“胜败有命,自将候之。”震笑而非之,又曰:“既然,未若汝立一誓。”凯即曰:“小生知之。然则誓考进前五十。”后稍悔。然凯重声名,遂奋学,应之。后又誓默写全对,亦应之。自是震不复顾。

谭凯请免作业于蒋震先生,先生曰:“可。”同年欲效之,先生不许,诘之,曰:“凯偏长尤甚,是以资其不善者也;况乎余所免者,实校本作业耳,余必督其自讨也。”

夏金华先生初为七班主任,甚患诸生惰慢自矜,下马即告威于诸生。于是施新政,建民主,六人为组,组举五贤,诸组各计一策献于五贤,议论而后呈夏先生,厥有班规。然班规既立,学生所遵之者,竟日衰也。

七班章使六人组以操行计分,逢周一以次第行赏。初所赐不过纸笔,学生多视操行分如空数。夏先生果断,赐其最者珍馐,食厌方止。令既颁,诸生皆以为荣耻,群雄争夺,早到、勤学之风久盛。

苏舜禹初有澄清天下志,既苦师生之失次序,乃取法国先贤孟德斯鸠之精神,构设班级新政,曰班建会,屡宣讲之。然其策张皇难服人,众多以舜禹为妄,遂嗔哂不顾,舜禹久亦不复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