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詩要求我們在頷聯與頸聯對仗,此外在古體詩和其他不須對仗的句子也可以使用對仗。

工對與寬對

對仗要求兩句中對應的字平仄相反,對應的詞詞性相同,句法結構(偏正結構、主謂結構等)也須一致。

杜甫《秋興八首其一》中的頸聯:

叢菊兩開他日淚,
孤舟一繫故園心。

就是十分工整的對仗聯,可以稱是工對。然而如果要求詩人們每次都作出如此工整的對仗,使得其只能摘尋辭藻,強行湊對,那麼詩句表達意思,營造意境的能力就會被限制。所以只要對仗聯平仄合近體詩的聲律規則,詞性大約能夠相互對應,讀起來有對仗的並列感,就可以稱是寬對了,無論是寬對還是工對,在律詩中都能應用,不能單純因爲對仗是否工整來否臧詩句。

流水對

流水對是特殊的對仗方式,其在滿足對仗的形式要求的基礎上,將兩句的意義承接起來,形成一種意如流水自上而下的對仗聯。

例如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頷聯:

忽逢青鳥使,
邀入赤松家。

這就好像把一句話分成前後兩部分來說,但這兩句在平仄、詞性上依然是相對的,此則謂流水對。

借對

請看王維《黎拾遺昕裴秀才迪見過秋夜對雨之作》頸聯:

白法調狂象,
玄言問老龍。

玄字在詩意中表“深妙”之意,但對仗上卻因爲要與白色相對而取“黑色”之意,這種利用一字多義的對仗就是借對。

合掌對

合掌對又稱正對,《文心雕龍麗辭》云:“正對者,事異義同者也。”,即上下兩句講的都是一個內容,這種對仗在平民場合如春聯裏很常見。

合掌對也是對仗的一種,然而因爲其嚕囌反覆,不符合凝練意象的需求,故從來不受文家推崇,況乎詩歌。